企业新闻

杭发供青田高岗3X16MW贯流水轮发电机组投入运行

发布时间: 点击量:3049

这是一封充满深情和感激的书信。当它从浙江青田高岗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简称青田高岗)传递到杭州杭发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简称杭发)时,杭发人为之欢欣,为之鼓舞,为之振奋,杭发之珠在青田侨乡璀璨夺目,独放异彩。

“精心设计、精心加工、精心装配、精心服务”,从“四个精心”的16个字中,言简意赅地表述了青田高岗对杭发的高度认同、高度赞誉、高度信任。是的,杭发人以自己忠实的承诺,精湛的管理,匠心的品质,热情的服务,在青田侨乡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实现了“说到做到,永不失信”的诺言。

这是一组时间的记载,2018715日、825日、1110日。也许对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太多的记忆,但是对青田高岗和杭发人来说,都非同寻常,在两家的“联姻”中,由杭发提供的316MW贯流水轮发电机组先后投入运行,1#机、2#机、3#机,随着时间的推进,3台套机组先后投入运行,一台比一台顺畅,一台比一台快捷,一台比一台高效。伴随着机组轰鸣的欢快节奏,奏响了青田高岗与杭发携手奋进的交响曲。

时间追溯到2016116日,从杭发中标青田高岗316MW贯流水轮发电机组的那一刻起,杭发就瞄准了“精、高、优、专”的目标,为了把青田高岗机组做成精品,做成高端,做成优质,做成专业。杭发从高层到基层,从管理者到操作者,每个层级、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员,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经过二年多的奋斗轨迹,我们看到了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2016年春节刚过,杭发就将“青田高岗机组”列为全年的1号工程,认真规划和安排,由公司总经理亲自挂帅,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市场管理部部长等各负其责,并由生产、技术、质检、用户服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和专业设计公司的领导专家共同组成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明确了项目执行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分工,拉开了青田高岗机组设计、生产制造的序幕。

2016年225日,杭发在杭州萧山宝盛宾馆召开了青田高岗机组的第一次设计联络会,也是在这次会上,青田高岗水利枢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彬要求参与青田高岗水利电站项目的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技术协议及最终合同来履行各方职责,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杭发的与会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性,立诺践行,推进实施。

全面启动青田高岗机组1号工程,对杭发来说,是一次次的审视,一次次的检验,一次次的创造,一次次的提升。为了达到青田高岗机组的保质保量,杭发提出了三个百分百的目标,即产品部件优质率达到100%,服务满意度达到100%,机组投运成功率达到100%。为了这一切,杭发组织精兵强将、把控质量、关注进度、加强联络、有序推进。

每天一次的碰头会,每周一次的协调会,每月一次的交流会,都成为机组生产中的惯例。杭发从内到外,实现了产品设计生产和安装服务等的严格性、系统性、科学性。正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进度,杭发与杭州富水电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认真履行《青田高岗项目技术开发合同书》,为了实现产品机组性能最优化,从材料选型到协作采购,从产品加工到部件检验,杭发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绝不留“盲区”,绝不留“死角”。实现了从小到大,从部件到整机的优质化管理。

对青田高岗机组的承诺,杭发是“有信、有心、有新”的。从“全面抓到抓全面”,杭发在进程的推进中,走得更坚定、更充实、更自信。为了有效实现对经营服务、合同履约、技术设计、生产组织过程中的全面把控。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孟中惠曾亲自三次赴青田高岗电站查看进度;公司副总经理丁达兵为了协调首台套机组进度,统筹与土建和安装队的进度,也曾3次亲临高岗电站现场进行沟通交流;公司总工程师王寅华从青田高岗机组的招投标到合同履行的技术服务,除了一次又一次地参加设计联络会,还多次亲临电站安装现场进行指导,切实解决技术质量问题。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周阿虎在分管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与协作加工单位沟通,确保供货的质量和进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策划打赢青田高岗机组的攻坚战中,作为青田高岗机组“总协调”的洪国刚,从合同竞标前期准备,到合同中标的任务接收,从合同履行的每项要求,到营销服务的每个环节,他总是奔前忙后,从未懈怠。为了合同承接,他费尽心机;为了计划安排,他细心周全;为了质量进度,他积极主动;为了合同履约,他全力投入。在他的工作行程上,我们看到,为了做好青田高岗电站的进度协调、人员配置、交货时间和参与安装队、业主、设计院的三方沟通以及贷款回笼等的相关事宜,他曾15次奔波于青田高岗电站,为确保合同的成功履约,做出了自己不凡的贡献。

为了向青田高岗电站提供更优、更精、更新的精品,杭发参与服务的每个单位(部门)、每个岗位、每个成员,都竭尽全力努力奉献,唱响了“展现杭发风采、匠心奉献精品”的协作曲。

公司技术处坚持以“严”字当头,突出“细”和“新”。从前期

标书支持,设计三次联络会,完成正式设计至形成完整图纸,历时近一年时间,在这期间,他们组织技术骨干对设计难关进行重点攻关,并采取专业组专项讨论、计算分析论证,确保机组的安全、可靠。还通过邀请相关大学、研究所、科学院及专业厂家专题评审,有效解决了系统性的技术难题,特别是通过新工艺和工装的设计,保证了对关键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都符合产品图纸的要求,确保3台机组零部件的装配及产品质量,也为设计研发贯流大型机组积累了经验。尤其是面对3台套机组在加工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超大、超重、超负”的情况下,对焊接、金加工、钳工等都带来了一次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问题多,而且难度大,要求高,这种难度不是出现在“单一”的加工制造环节上,而是需要从程序系统加工的环节上来思考,来实施,稍有不慎,不但会前功尽弃,而且会耽误生产进度,造成生产的搁置和废弃。面对“新、大、难”交织的严峻考验,担任生产工艺的人员,全程跟踪,他们深入生产,深入一线剖析问题,想办法,定措施,往往为了加快解决技术与加工中的难题,经常与车间、相关处室等的有关人员进行现场交流、专题分析、深入研讨,把问题解决在现场、解决在生产中,为保质保量完成青田高岗机组的生产制造、安装运行积累了经验,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司生产管理处作为青田高岗机组加工、制造、装配的主战场,以“早规划、早落实、早实施”为基本要求,着力打好生产主动仗,他们以构建青田高岗机组按计划实施为主线,成立了由有关处室和金装、线圈车间相关人员组成的生产协调组、装箱发货组、现场服务组,形成了立体化、系统化、多元化的保障体系,以此为契机,通过加快明细编制时间,确保从图纸下发至明细计划编制完成比原来缩短34天完成,其他相关通知、计划,图纸修改在2天内就能下发到位;通过组织安排车间施工调度、现场安装调度及项目经理到青田高岗电站现场察看,更加了解掌握现场安装、施工的概貌和特征,以感性的认识,减少生产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抓现场施工进度,明确机组零部件交货时间,确保生产组织和外协中的运行更加顺畅、效率更加明显;通过对一些“重、大、难”项目采取特殊加工工艺的方法,确保了特殊零部件的加工进度、精度;通过协调加快发货时间,有效实现了从零件到部件的成套性、完整性、及时性,把非生产性的时间压到最低程度。

在生产的组织突击中,金装车间和线圈车间的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他们立足岗位,想生产所想、急生产所急,为了抢抓生产的进度,加班加点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尤其是承担加工、制造、装配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每当在生产的关键时刻,他们都能奋力而为。像金装车间担任200镗床、12.5m立车的生产技术骨干,他们密切配合,有效实现了机床运行效率的最大化。担任装配的几名职工,积极想方设法,有效克服了定位销对准难、拼装难。导水机构装配中由于内侧轴双向摆动,造成安装难和密封圈达不到密封效果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土法上马、精准施策,确保了装配的质量和进度。线圈车间的生产一线人员,他们与时间赛跑、与高温抗争,冒着非同寻常的恶劣环境,为保质保量提前完成青田高岗机组定转子线圈的制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公司采购外协处是一个新组成的一个处室,他们坚持把青田高岗机组的按期交货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落实、来推进,按照作业进度和计划,他们始终做到“生产要动、毛坯先行”。尤其是在资金紧张、配套供方业务饱和的情况下,采购人员多次深入供方现场、查看和督促生产进度。为了加快生产节奏,减少中间流转环节,他们把急需外协的加工件,提前确立加工点,将毛坯直接送到加工单位,明确加工工期和整体进度,更好地起到了青田高岗机组生产“保障部”的作用。

当青田高岗机组战役全面打响之际,更有一支技术精湛、武艺高强的“尖刀班”战士,他们始终战斗在最前沿、最艰难、最关键的第一线。曹照德、朱国民、李永年、朱飞云、王勇、吴国尧,等等,在夺取这场战斗胜利的关键时刻,这些无畏的战士,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难的高贵品质。正是他们的英勇善战,为我们夺取高岗机组最后决战胜利,创造了条件,也赢得了用户对杭发的信赖,他们以自我的奋斗和奉献,架起了杭发与青田高岗友谊的桥梁。

回眸青田高岗机组安装现场的初始,这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荒无人烟的境地。整整两年多的时间里,但“尖刀班”的战士,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风不挡雨的简陋工棚里,常常与寒风相伴,受烈日暴晒,他们习惯于穿着高靴行走在泥泞的小道上,为了用餐要走到1公里以外的食堂。为了实行与安装队的“错峰时间”,提高零部件安装、修整的时间效率,他们经常披星戴月奋战在施工现场,他们没有八小时上班时间的概念,从早上6时至晚上10时,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5+2”、“白+黑”成了他们的惯例,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满足用户、服务用户作为自己最崇高的职责。在工地上一干就是1个多月,稍待休息,又马不停蹄投入其中。即使春节回家,没过上23天,又转战青田高岗。在他们的工作日程中,小到一颗螺丝螺帽,精到几丝偏差,大到上百吨的零部件,都在他们熟练的装配中,在精心的调试中,全装成套。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零件能精准入位,克服了没有加工设备带来的困难,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化难为易。沟通、交流、验收、调试、安装等,看似很平凡的流程,但是在他们身上都表现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更是杭发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创造者。

是的,就是为了尽快打赢青田高岗机组这场攻坚战,尽情向侨乡人民献上杭发的精品,杭发的全体将士精诚团结、足智多谋、沉着应战、捷报频传。从立足市场拼抢合同的营销抢夺战,到立足质量持之以恒的生产攻坚战;从突破思维的技术制高阻击战,环环相扣的服务管控防御战。杭发的每一仗都打得很艰苦,但又打得很壮观、很充实、很见效,实现了杭发历史上的一次新创举,实现了“三个之最”。即最大的贯流机组、最短的生产周期、最高的运作效率。从杭发人的提升、创造中,展现了杭发人高超的智慧、坚强的毅力、精益的品格、诚实的诺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伴随着青田高岗机组的轰鸣协奏曲,历经了这场考验和挑战的杭发人,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新的征程,以新的创造,向祖国的七十华诞献上自己的一份厚礼!